e-Brain.AI 张艺:自己准备好了,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机【星特写】
在市场环境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寒冷的去年,张艺选择跳出舒适圈,开启创业。此前,他是完美世界副总裁,负责集团投资并购,投资方向包括文娱、产业互联网、企业服务等,他也曾任微软总部产品经理、美国思科总部研发经理。
过往的工作经历让张艺对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没有盲点”。一直以来,张艺都有自己创业的心思,而在去年,合伙人、大方向、技术基础、团队、商业模式都处于ready状态,“自己准备好了,就不会被宏观环境吓到,内因是最重要的,外部的困难是能创造条件去克服的。”张艺说。因此,虽然离职创业初期多少有些不被理解,张艺还是坚持做了决定。
张艺所创立的e-Brain. AI,专注于金融领域的AI应用,产品包括鸟巢机器学习平台、百灵鸟智能选基金和智能营销等,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赋能各个行业,通过开发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和场景化智能应用,挖掘和提升企业的数据资产价值,提高客户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张艺给公司定下的短期任务是聚焦金融行业,通过已经建立的标杆客户快速探索基金智能配置产品规模商业化,利用数据优势设计智能营销等获客场景,针对企业业务场景高效建立机器学习模型。
从前做投资让张艺看过不少公司的成败得失,给他留下的最重要经验是,控制好现金流,不要盲目扩大团队。这对于当下的创业环境来说,更是十分紧要的。
e-Brain. AI 创始人、CEO张艺
以下为联想之星(简称“LS”)对话张艺:
改变传统基金销售模式,不断延伸场景
LS:百灵鸟智能选基金是如何解决行业痛点的?
张艺:我们公司虽然是2B的,但我们的产品是B2B2C,核心是帮助C端更好地做财富管理。我们认为中国客户现在缺少两个概念,一是长期理财,二是资产配置。
在中国,基金的长期回报率是蛮高的,平均年化7%-8%,但投资基金的个人绝大部分是亏钱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长期投资的理念,追涨杀跌,基金涨的时候一帮人投进来,跌的时候都跑了,你抓住的几个点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你一直候着它,到十年再看,其实回报率是不错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C端缺少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概念。
第二个痛点是从机构角度来讲。券商、银行现在都特别重视智能投顾。一个原因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鼓励,取消了刚兑产品,希望国民投资要有净值化的概念,你的理财产品挣钱、亏钱还是保本是由市场决定的。
这样的话,银行和券商争抢理财客户就要有新思路了。银行现在纷纷成立自己的理财子公司,就是想推专门的理财产品。券商也是一样,以前主要收入靠股票佣金,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今后它需要更产品化的解决方案,推出增值服务吸引客户。
另外,银行和券商以前卖基金的方式是传统的基金超市,把几千种基金堆在那儿让客户自己选。这有两个弊端,一是客户一次性买断就完了,它与客户再也没有关系;二是它只能挣基金的手续代理费,同样是一种无差异化的竞争。
我们做智能投顾,实际上是把基金组合放在一起,不断根据宏观市场去做调仓。这样的好处一是能够利用这个产品与客户保持长期关系;二是可以有更多的收入方式,比如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核心是改变了传统基金销售的模式,所以总体上我们解决了C端和B端的两个痛点。
LS:简单介绍一下鸟巢机器学习平台的模式。
张艺:机器学习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企业机器学习存在三大痛点:一是门槛较高,招聘具有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建模能力、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容易;二是从协调提数、申请资源、训练模型、部署联调到上线验证,需要大量成本,企业不敢贸然尝试;三是按照应用的开发方式,知识不能得到有效积累和传承。
一句话总结就是,也许一个学生毕业几年也能拿开源算法做一个模型,但还没有到产品化的阶段,无法真正投入到生产实践中。所以我们的鸟巢机器学习平台解决的是怎样在真正的实用环境中让用户快速建立模型,并且能运营和维护它。
我们提供两种建模的模式。一是专家模式,比较懂机器学习的数据科学家可以快速地用他熟悉的方式去建模。而另一种模式让对机器学习不是特别懂的人也能快速建模及运营维护,只要告诉他数据在这,这是一个开源算法,也能把模型跑出来,快速做一些验证,这样培训时间和建模门槛就降低了,这是我们主打的一个痛点。
LS:刚才聊了两个产品的细节,从总体来看,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e-Brain.AI 的主要优势有哪几点?
张艺:一是技术上的优势。我和我们CTO认识七八年了,他原来在亚信数据负责人工智能的场景,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及稳定性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二是我们跑的场景比较多。回归市场角度,机器学习平台只是一个工具,你面对客户还是要谈你能为他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在几个特定的场景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包括投顾,可以细分为资产配置、基金优选等,此外我们在营销领域、零售领域、保险领域也有很多场景做过验证。所以我们会和客户从场景角度去谈,而不仅是技术角度。
未来我要依靠的是场景和垂直行业的延伸,我觉得这是创业公司真正能够突破的方向。
自己准备好了,不会被大环境吓退
LS:去年市场环境并不太好,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出来创业?
张艺:我当时辞职,家人也觉得何必放着这么好的工作和收入出来创业。但其实我一直都想自己创业做点事,我现在的合伙人当时正好也想出来创业,最核心的创业条件都具备了,比如大方向、技术基础、团队、商业模式,我觉得自己准备好了。所以时候到了,我不会被宏观环境吓到,内因是最重要的,外部的困难是能创造条件去克服的。
LS:现在e-Brain. AI比较关注智能投顾和智能营销这两块,接下来会渗透到其他行业吗?
张艺:有,但创业不能太分心了。让核心团队专注做一两件事,客户也是一个一个做。而我自己会花些精力想想其他行业的机会,我每天都在想人工智能到底在哪个行业能够真正落地。大的人工智能公司的结构都是T形的,在一个行业扎得特别深,同时布局其他场景。
金融肯定是大家的首选,因为这个行业首先有商业模式,其次数据基础相对较好,但它的一个问题是竞争激烈,而且金融机构现在从付费角度来说没有以前那么顺畅。我现在想找一个更传统的行业,有一定的数据基础,收益相对不错,市场相对蓝海,机器学习效果能够明显验证。有的想法我们前期会先交给外部合作者去做,比如合作的大学,不分散我们团队的精力,如果发现它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我们再投入。
公司管理所有环节都不存在盲点
LS:之前的经验对创业有什么帮助?目前的挑战是什么?
张艺:过往的很多经历都有帮助。我在思科做研发,从写代码开始,也带过团队;在微软做产品经理,和外部市场打交道;我还做过投资,从公司管理到财务、法务、融资等等方面,我都比较熟悉。基本上我对公司需要的所有功能都没有盲点。
创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补足短板的过程。我更多的还是看到自己的不足。
现在最大的挑战在于团队管理。我亲自百分之百抓的事能跑通,只要不是百分之百我抓的事就会有问题,说明团队主动性有一定问题。我也在检讨,一是当时抓得不够细,另外我们有点安逸,团队有点放松。这是不行的,创业随时都有可能垮掉,我现在已经开始狠抓员工这个方面。
LS:创业以来对你影响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张艺:创业以来我一直坚持的习惯是跑步,我以前跑马拉松,现在每个周末能保证跑十公里,有时候晚上十点钟特别累了,我还会去儿子学校操场上跑个五公里,跑完特别放松。
跑步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十几年,跑步的好处是虽然很孤独,但脑子可以想事。尤其跑到八九公里的时候,脑子特别安静,想事就特别清楚。有时候我会带着团队去奥森散步,边走边聊,效果也不错。
有一个好身体对创业非常关键。员工有时候感冒或者生个小病,也算“战斗减员”,工作效率肯定打折扣。保持精力充沛,才能抗住创业的辛苦。
相关阅读: